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2025WBrC 世界咖啡沖煮大賽冠軍,中國選手彭近洋(George Ginyang Pang)用「溫度與咖啡」作為主題,分享他對咖啡沖煮的理解。
他從一個簡單的實驗開始:熱水壺內的水溫(96°C)不等於壺嘴流出來的溫度(80°C)。
這讓大家意識到,不是設定幾度水就代表真的有那個溫度可以沖煮。
這是他整場展演的出發點。
他選用的豆子來自巴拿馬 Finca Hartmann 農場的藝伎品種。
咖啡樹種在海拔約 1900 公尺的地方,該地日夜溫差達 22°C、陽光少。
因此咖啡櫻桃成熟得慢,大概要 80 天。
這樣的生長條件,會讓豆子發展出比較明確的酸質和乾淨的風味。
他強調,這些風味的來源,早在種植階段就決定了。
為了呈現這支豆子的完整表現,他用了三種烘焙方式來處理這批豆子。
烘焙溫度分別是:
185°C:主要釋放花香
187°C:帶出成熟堅果類風味
189°C:產生細膩甜感
每種烘焙豆各取 5 克,總共混合成 15 克來沖煮。
這樣做的目的,是讓咖啡的風味比較平衡,也可以表現出多層次。
他選用 Solo Dripper(輕巧、保溫效果好)作為濾杯,搭配以下參數:
咖啡粉:15 克
水量:210 克
水質:TDS 45 PPM 的天然礦泉水
研磨度:FM 磨豆機 11 號刻度
總沖煮時間:1 分 45 秒
0-30 秒:注入 30 克、96°C 的水,讓咖啡粉快速展開,開始萃取酸質。
30 秒-1 分 10 秒:注入 90 克、96°C 的水,是主要的萃取階段。
1 分 10 秒後:注入 90 克、80°C 的水,這一段加入分水柱控制流速,避免過度萃取。
▧ 最後一段注水有加上 Melodrip勻水器 ,目的是為了讓注水更加輕柔,盡量不擾動粉層
他認為整體熱量管理比單一注水溫度更重要。
像是濾杯的材質、預熱水的處理,這些都會影響咖啡的最終表現。
另外他十分強調所謂的高溫萃取 (鎖住熱源),可以提高萃取率,帶出咖啡的甜感與美好風味。
他提醒大家,咖啡的味道會隨著溫度改變。
他自己在店裡也會使用溫度計,幫助客人了解品飲溫度的差異。
65°C 時:可以攪拌後聞香,這時比較容易聞出麝香葡萄、杏桃、蘋果、覆盆子等氣味。
50°C 左右:適合喝下第一口,風味集中,有明顯的果香與酸質。
45°C 以下:風味逐漸轉為甜感與果酸的混合,餘韻變得明顯。
他還使用加熱墊保持杯底溫度,避免熱度過快流失,影響喝到的風味。
彭近洋這次的展演讓我最有感的,不只是技術層面的展示,而是他整體對「熱量管理」的邏輯思維。
他不是單靠設定一個理想溫度就完成沖煮,而是從頭到尾都在思考:怎麼讓咖啡粉得到剛剛好的能量,怎麼避免在過程中損失太多熱,怎麼讓整體過程更穩定。
這樣的做法,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會覺得很進階,也有人會因此更覺得「手沖咖啡是不是很難?」
一般人有這樣的想法很常見,也很可以理解。
但其實,只要抓對幾個方向,其實不需要太複雜,人人都能沖出一杯不錯的咖啡。
如果你是剛開始接觸手沖,這幾個重點其實就夠了:
預熱濾杯和杯子:很多人忽略這個步驟,其實這會直接影響水溫穩定度。
掌握注水節奏:不必多段,簡單的前段悶蒸+後段慢慢注水,就能有穩定表現。
使用合適的研磨度:建議從中偏粗的研磨開始,不易過萃,也能保有乾淨感。
水溫不用太複雜:一般用 90°C 左右的熱水就很夠用了,沒有必要每天調 80、90、95。
選擇適合的水:不要用太硬或太軟的水,像市售瓶裝的天然礦泉水,就是穩定又好入門的選擇。
咖啡的好喝,並不一定靠高端設備或特殊技巧堆疊出來。
而是靠對風味、時間與溫度的理解,一點一點累積出來的。
這些基礎觀念一旦有了,你會發現:原來沖出好喝咖啡,比你想像得簡單。
很多人對手沖咖啡有既定印象,覺得好像需要很會控制注水、要買很貴的設備,才能沖出一杯像樣的咖啡。
彭近洋的展演確實用了很多精細的技巧與數據,但他真正想傳達的重點,不是讓大家覺得「這個門檻很高」,而是告訴我們:每一個環節,只要多想一點、多注意一點,咖啡的味道就會更好一點。
就像他說的,所有數據的目的,不是為了炫耀多專業,而是為了讓一杯咖啡,在那個適合的溫度、適合的時間,帶來真正的愉快感受。
如果你正在考慮開始手沖,不需要被這些專業流程嚇退。
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一種「自己做得來、又覺得好喝」的方式。
先讓自己喜歡上這個過程,慢慢再去調整與進步,就會越來越有成就感。
我自己也不是一開始就掌握所有技巧,而是在一次次沖煮中去記錄、去體會,哪一次特別好喝、哪一次不太理想。
久而久之,對咖啡的敏感度就會越來越高,自然也會越沖越順。
不是一定要完美,才叫手沖;而是肯動手沖,才會慢慢變得更好。
所以,如果你也對咖啡有興趣,不妨從下一杯開始,試著預熱你的濾杯、控制水溫、用一點點耐心,沖出屬於你自己的好味道。